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锦绣丹青看“浙”里:龙门秘境和月亮桥村,不只美在名字
来源: 腾讯网      时间:2023-09-08 19:04:27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阮奇炯 通讯员 朱齐超


(资料图)

二十年前,“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号角吹响之江大地。二十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现代化乡村提供浙江样本。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的20周年。9月5日,潮新闻记者跟随“林业践行‘千万工程’”采风团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高虹镇龙门秘境和天目山镇月亮桥村,深入康养基地、民宿集群观察采访,溯源当地走出的乡村运营发展之路。

锦绣丹青看“浙”里,龙门秘境和月亮桥村,依托绿水青山,因地制宜挖掘发展潜能,在诗画江南的美丽图景之上,增添了产业发展的惊艳落笔。

是村落,也是景区

森林康养唤醒龙门秘境

初秋时节,走进龙上村,碧山秀水轻拥着山间的木屋,一条小溪穿林而过。清冽的风褪去暑热,负氧离子扑面而来。这里,有着迷人浪漫的名字——龙门秘境村落景区。

龙门秘境,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包含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三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负氧离子最高可达10万每平方米。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沿着“大鱼线”驱车而来的游客,住民宿、玩攀岩、吃养生宴,把龙门秘境的热度推至高位,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宝藏度假地。

采风团也要赶一赶潮流,到龙上村的第一家民宿打个卡,推开门,便见到一位热情爽朗的东北姑娘。王思佳,97年出生的哈尔滨人,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机缘巧合之下被龙门秘境的乡村运营理念吸引,跑到临安的“山沟沟”里扎根:“这边山好水好环境好,还有当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露营基地、萌宠乐园等。我以前比较向往在大城市闯荡一番,现在觉得投身乡村事业同样大有可为。”如今,王思佳已经成为龙门秘境方案策划、品牌宣传、游客接待的“多面手”。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能见到的基本都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今,像王思佳这样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这一转变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曾经的龙门秘境,坐拥百年大梯田、千年古村落、万年峭岩壁、亿年巨石阵等丰富的山乡资源,却藏在深山无人识。后来,村里的马路修宽了,破破烂烂的房子没了,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龙门秘境大山村党总支书记朱群山站在“大鱼线”路侧,给记者比划着:“这柏油马路多漂亮,路面就有6米宽,以前很窄的。政府投入资金修建水电路,引入运营公司,村里大变样了,富起来了。像今年,村集体净利润达到50万以上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

伴随着村庄环境的整治提升,龙门秘境的产业也同步发展起来。2016年,杭州龙门秘境景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敏流转了村集体和部分老百姓闲置的房屋、山林,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建起游客中心。2017年,临安区提出“村落景区运营”概念,包括娄敏在内的40余名青年、乡贤陆续开始在龙门秘境驻扎创业,把这里打造成森林康养基地,推出了中老年康养、中小学生研学等重点项目,规划发展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和休闲康养三大产业,围绕“千秋龙门,康养秘境”的定位,一个令人向往的森林乡村呼之欲出。

康养产业的落地,还带动旅游业态集聚。如今,龙门秘境一年四季都有活动,春天有茶树节,夏天有攀岩啤酒节,秋天有菊花文化节,到了冬天还有年俗节。源源不断的客流,成为无数外来人才、返乡青年和本地村民留下来的底气。龙门秘境运营以来,累计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增收427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400元。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龙门秘境,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采风团临走时,一阵风扑面而来,裹挟着熟悉的香气——这里的桂花已经盛放,山间的秋,如此浓烈。在龙门秘境,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原乡生活画卷,正在铺展。

有风景,也有民宿

名山公园带富月亮桥村

从高虹镇出发,驾车约一个小时,便进入了天目山镇。被群山环抱的月亮桥村,静静地迎接采风团一行的到来。

月亮桥村地处天目山名山公园,由陈家、陆家、金坞三个自然村组成,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站在月亮桥村文化礼堂门口,环顾四周,一栋栋民宿拔地而起,不远处的露营基地与绿道交相辉映,山脚下造型别致的月亮桥边,“遇见月亮,桥见未来”的浪漫标语十分醒目。

“以前,这里的老百姓以种高山西瓜、竹笋、山核桃为主,也有外出务工的,赚钱的门路不是很多,也没有生态保护的意识,杉树松树值钱,就大量砍伐。”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党总支书记张卫荣介绍,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月亮桥村开始进行整村规划,“村里一方面升级农林形态,把竹笋转换为杉树、银杏等有色树种,另一方面发展起民宿、漂流、露营等多种业态。”

将雨未雨的阴天,走进村里的月亮工坊民宿,木头的香气沉静地氤氲在这个空间。石墙、木房梁、全景式玻璃窗,古朴与现代交融在一起。“这是村里的老房子改建的,加固、精装后,现在是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也是浙江省‘白金宿’。”张卫荣说,近年来,月亮桥村盘活闲置资产,将旧宅改造成民宿进行品牌化运营。目前,村里已有8家高端民宿和15家农家乐,普通农家乐向高端民宿转型的产业趋势也正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月亮桥村的民宿和农家乐吸引游客超22万。

借助天目山的名山效应,2017年以来,月亮桥村以“天目月乡”村落景区创建为契机,将林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建设民宿集群区、文旅融合区、农旅融合区、匠人创业区。

依托农文旅融合的规划发展思路,2016年到2022年,短短七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10万元增加到120万,村民人均纯收入从每年26700元增至46230元。

随着《浙江省名山公园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的名山公园“带富”行动启动,更多的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将不断释放。在青山绿水间,月亮桥村如一路疾驰的列车,正轰轰烈烈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